<
    董兰心一惊,不敢相信地问:

    “尔等身为御医,号称天下医术最为精湛之辈。平日里为皇上诊脉,竟无一人察觉此等隐患!?”

    张御医慌张跪下,磕头道:

    “此症初时并无明显异状,且皇上龙体康健,气血旺盛,那污秽之气便被压制,难以显露。

    更何况陛下平日勤于理政,自从西北回京之后,只召见过臣等一次,之后每次换药皆是由赵总管负责。

    然而此等病症在人体内潜伏极深,赵总管不通医术,更不可能看出端倪……”

    董兰心挥手打断他的解释,“不论如何,尔等务必要将陛下治好,否则小心自己的脑袋!”

    张御医闻言,身子一颤,连同其他御医一同瑟瑟发抖。

    “皇后娘娘,臣等自当竭尽全力,只是……只是皇上此症,实在凶险异常。

    那污秽之气已深入血脉,非一朝一夕所能清除。

    臣等目前所能做的,只能是尽力压制其扩散,缓解皇上的痛苦,争取时间寻找更好的救治之法。”

    董兰心听后,脸色阴沉,却也明白此事急不得。

    她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

    “本宫知道此事难为你们了,但皇上乃是大梁之根本,你们务必倾尽所学,全力救治。

    本宫也会遍寻天下名医,寻找救治皇上的良方。在此期间,若是有任何进展或需要,都需及时向本宫禀报。”

    燕修云病重需要静养,董兰心身为皇后,自当留下来照看,她让其他妃嫔先各自回宫,免得像李瑶一样哭哭啼啼,扰了皇帝休息。

    祝澜身为女子,燕修云曾特许她进入后宫看望秦雨薇。

    她与秦雨薇一同回了长玉宫,燕璟今日随着太子燕宁一同念书,此时尚未回来。

    秦雨薇屏退了所有下人,拉着祝澜坐下,神情异常凝重。

    “澜澜,我有种不好的预感。”

    秦雨薇抬眸深深望着祝澜。

    “我方才听那御医描述皇上的病症,似乎是……破伤风。”

    “果然。”祝澜沉声道。

    她方才在上书房外等候之时,心中便已经隐隐有了猜想。

    二人的脸色皆不大好看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没有疫苗,若真是破伤风,那致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。

    即便御医们用特殊的法子能暂时压制病情,也不可能根治。

    “若真如此,只怕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……”

    祝澜缓声说道,她望着秦雨薇,眼中带着关切。

    秦雨薇垂眸,叹道:

    “我入宫多年,对皇帝虽不能说完全抱以真心,可他也不曾亏待于我。

    更何况他也是璟儿的父亲。

    若他真有三长两短,我担心璟儿接受不了。”

    祝澜轻轻握住她的手,语气也有几分无奈:

    “或许璟儿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脆弱。

    皇上的情况现在只能听天由命,但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。

    看如今的情形,皇上似乎隐隐有扶持李家的意思。

    一旦真到了那一步,你和璟儿以后怎么办?”

    祝澜停顿片刻,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,才略微压低声音说道:

    “雨薇,有件事我一直想和你聊。

    其实……璟儿的天资,并不在太子之下。”

    秦雨薇闻言微微一惊,抬眸看向祝澜,祝澜也定定地望着她,眸光如墨。

    秦雨薇移开目光,不自觉绞紧了手帕。

    “澜澜,我明白你的意思,但此事不要再提。

    或许你说的都是对的,可我只希望璟儿能平安快乐地长大,去做她想做的事情。

    此事若换成别人,或许我会支持你的想法,可是——呵,你看,人心就是这样,发生在自己身上,所考虑的又不同了。”

    秦雨薇轻轻摇头。

    “这宫里的事太过复杂凶险,你要明白我作为一个母亲的立场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。”祝澜点点头,知道此时自己多劝无用,不再继续这个话题。

    第547章 东宫旧事

    经过太医院日夜会诊,又请来坐镇太医院的老御医连番施针,燕修云终于在第二日苏醒。

    董兰心询问之下,得知燕修云此时身体依旧虚弱,只是靠针灸穴位暂时压制住了病情,但具体的治疗方案,太医院还需要继续讨论研究。

    好在燕修云身体底子好,苏醒之后看起来精神还算不错,依旧每日处理政务。

    关于燕修云的病情,他亲自下令严格保密,只有身边最亲近的一部分人才知晓。

    后宫暂时恢复了短暂的宁静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数日后,红墙青瓦的甬道上,午后阳光映照出一行人的身影。

    “李公公,敢问还要走多久呀?”

    一个妇人手中牵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,向在前面带路的小太监问道。

    那妇人正是李瑶的母亲,岳氏。

    “夫人莫急,容贵妃娘娘如今住在芳渺台,再向前走一段儿就到了。”小太监手中抱着一只长形的匣子,答道。

    岳氏闻言,微微皱眉,语气却是笑着说:

    “没想到瑶儿如今封了贵妃,却还住得那般偏僻。”

    “夫人这话可是说错了。”小太监的笑容带着几分讨好。

    “容贵妃娘娘虽然仍住在从前的芳渺台,但陛下已经下旨,为娘娘重新修建宫殿了。

    待新殿完工,贵妃娘娘自然会搬进去。

    说起来,咱们陛下对容贵妃娘娘和小皇子的恩宠可真是不一般,这非年非节的,便允许您与小公子入宫探望。”

    “她是娘娘,也是我的女儿。

    女儿刚刚生完孩子,我这个当娘的,岂有不关心的道理?”

    “是,是。”

    几人说着话,走到一个转角处,岳氏的小儿子李源迎面与人撞了个满怀,摔倒在地上。

    李源“哎呦”一声,张口便骂:“哪个不长眼的撞我!”

    他站稳后,见对方是个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,更是怒目而视。

    小太监见状连忙跪下,“太子殿下,是奴才走路不长眼,未留意到太子殿下……”

    岳氏一听是太子,赶忙轻轻推了儿子一把,让他道歉。

    李源不情不愿,但在母亲的注视下,只好敷衍行了个礼:

    “对不起,太子殿下。”

    燕宁揉了揉被撞痛的额头,瞪了李源一眼,见他不是宫里人,也懒得计较。

    他小大人似的摆摆手说无事,看了岳氏一眼,继续向前走了。

    李源在他身后翻了个白眼,用嘴型骂了句什么。

    几人继续李瑶的寝宫走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芳渺台。

    听闻母亲带着弟弟来了,李瑶亲自迎了出来,邀二人进屋,又叫人将小皇子抱来。

    岳氏抱着小皇子,喜不自胜。

    李瑶捏了捏弟弟李源的脸。

    “源儿又长高啦。”

    一家人叙着些家长里短的话,岳氏请那小太监将自己带来的匣子取来。

    打开后,里面是一卷画,看起来年代略有些久远。

    画上是李瑶和她的父母,以及岳氏怀中抱着的婴儿,一家四口。

    李瑶看到后,有些奇道:

    “咦,此画不是说前些年丢失了么,竟又找到了?”

    “是被落在你父亲书房的柜子后面了,难怪这些年没找到。

    前几日工匠来府上干活,无意间翻了出来。

    咱们一家人如今难得一聚,娘便想着将这画给你送来。”

    李瑶笑着拿起那幅画仔细端详。

    岳氏在一旁怀念似的念叨着:

    “唉,娘还记得那是七年前的中秋,源儿的满月宴。

    那时陛下还没有登基,你本是要在东宫参加中秋宴的,却回了咱们府上,还小住了一个月。

    一家人难能团聚,你爹特地寻来画师,给咱们一家人画了像。

    还好找到了,否则多可惜……”

    岳氏这样一说,李瑶也想起来了。

    那年中秋,还是太子的燕修云被指派去了青州体察民情,一去三个月,直接近年关才回来。

    太子不在,整个东宫冷冷清清。当时的皇后体谅东宫妃嫔们中秋对亲人的思念之情,特别开恩,准许她们与家人团聚。

    她这才得以回娘家小住了一个月。

    李瑶突然注意到弟弟李源自打进门便一直不说话,正瘪着嘴,一脸不高兴。

    “你怎么了?”李瑶看到李源身上沾了些许尘土,更加奇怪。

    岳氏抢先说也没什么,提了一嘴路上撞见太子的事情,又叮嘱儿子几句以后进宫一定要谨言慎行。

    李源撇撇嘴,将头扭到一边。

    “说起来,太子瞧着跟源儿年纪相仿,看起来却老成得很。”岳氏笑了一句。

    李瑶也跟着笑了,语气带着几分讥讽:

    “他比源儿还小一岁呢,哪有源儿身上的活泼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