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这些年自从他们沦为奴隶后,就没怎么吃到过肉,刚才他们可是看得清清楚楚,新主子不仅做了肉,还做了好多好多的肉。

    从夏哭夜蒸肉开始,他们就已经开始期待了。

    董婶母女也知道新主子为什么会说吃不惯她们做的饭菜了,光是闻着这个味道,她们就已经自愧不如了。

    等菜炒好,夏哭夜的肉也好了。

    “好了,我去沐浴,你们把饭菜端出去吧。”夏哭夜抹了把脸上的汗,做个菜出了一身汗,他得去冲个澡才行。

    夏哭夜用最快的速度冲了个澡,换了身干净的衣裳去了院中。

    董婶四人已经站在院子里等着他了。

    夏哭夜坐下拿起筷子准备开吃,但他刚将筷子伸出去就发现董婶四人居然站在一边看着他,完全没有要动筷子的意思。

    夏哭夜稍微想一下就明白怎么回事了,他放下筷子对四人道:“今天咱们不分主仆,大家都累了,赶紧吃饭,吃完好早点休息。”

    虽然一吃完饭就躺着不是个好习惯,对胃也不好,但今天他是真的不想动。

    董婶四人犹豫,自古以来就没有主仆坐一桌吃饭的道理。

    夏哭夜也知道一时半会是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的,所以说完就没再继续说了,而是埋头干饭。

    石家父子看着夏哭夜风卷云残的扫荡桌子上的菜狠狠咽了口口水。

    夏哭夜吃完一碗米饭,准备添第二碗时又问了一遍四人。

    四人忍住了,除了董婶给夏哭夜添饭以外,他们完全没有多余的动作。

    当夏哭夜吃完第二碗饭准备添第三碗时,尚且年轻又是吃货的石归有点忍不住了。

    夏哭夜好笑的看着他们,“坐下一起吃吧,刚才不是说了,今天不分主仆?我今天真的很累,等会想早点休息,你们不希望等会你们吃饭的时候动作声音太大影响到我休息吧?”

    夏哭夜这话一出,四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然后董婶先迈出了脚步,随后其他三人也依次落座。

    夏哭夜很满意,“这样就对了,饭管够,尽管吃,不过也要量力而行,不要把自己撑坏了。”

    听石家父子说两人这些年就没吃过肉,他做的菜下饭,要是给他们撑坏他就得不偿失咯。

    第70章 又见萧子墨

    夏哭夜做的饭菜就是下饭,石家父子吃了一口就再也停不下来,就着菜一连干了十几大碗米饭。

    而胃口比较小,吃得还比较克制的董婶和谢静语看到两人的吃相直接惊掉了下巴。

    夏哭夜干了六碗大米饭,已经彻底饱了,他看着两人笑眯眯的,“能吃是福,董婶你们去收拾一下柴房里的家具,将它们理出来,明天装潢铺子,碗筷就让石叔他们收拾。”

    石家父子嘴里还嚼着饭菜,活像几十年没吃过饭的样子,听言齐齐点头。

    活了几十年,还是头一次吃着这么好吃的饭菜,他们说不出什么赞美的话,只能用行动来证明这些菜有多好吃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各自有各自的活,夏哭夜见没什么事,就回了房间,“我回房间了,没有必要的事不要来打扰我。”

    回到房间夏哭夜躺床上始终无法入睡,最后他干脆坐起来画桌椅板凳的设计图。

    画完设计图,夏哭夜看天色还早,又将叶青羽送他的书拿出来继续看。

    这些书基本上都是看了一遍就记住了,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对书里内容的理解,所以他看得还是比较慢的。

    直到夜色渐浓夏哭夜才惊觉已经半夜,疲惫感再次袭来夏哭夜才放下书睡觉。

    第二日夏哭夜醒来时董婶四人已经把锅碗瓢盆刷洗了一遍,还有一些他买的装潢挂件什么的也都整理了出来。

    夏哭夜十分满意,随后带着石家父子在铺子里进行装潢,声音有些吵闹,很快就将周边几个商铺掌柜吸引了过来。

    见传出声响的是陈家铺子,几个掌柜连生意都不做了,赶忙跑来看热闹。

    一看东家竟然还是个长得比哥儿还好看的公子,几个掌柜看了几眼只觉得眼熟。

    很快,几人就想起了这人是谁,“哎呀,这不是前段时间状告楚家村八十三口人的夏公子么?好像说他是陆家村人来着?”

    “是是是,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呢。”

    夏哭夜见几个掌柜挤在自家铺子面前,奇怪道:“几位有事吗?”

    “您是陆家村的夏公子吧?”

    大夏朝姓夏的似乎很少,至少他至今没遇到过一个,陆家村更是只有他一个。

    夏哭夜点点头,“我的确是姓夏。”

    得到肯定的回答,几个掌柜激动了,“夏公子,我是李家村的李狗剩,李家村就在陆家村旁边,咱们是邻居呢。”

    “我是张家村的张德全,张家村在李家村左边,咱们也算是邻居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夏哭夜懵逼,一上来就自报家门,这是什么操作?

    而且,他要是记得不错,李家村在陆家村下游吧?来回也要一天,这也能算邻居?

    而这张家村就更远了,中间还隔了一个李家村,这怎么能算邻居呢?

    “额,你们好,你们怎么好像都认识我?”夏哭夜奇怪了,这些人不仅认识他,似乎对他还很尊敬?

    “哎呀,夏公子,您前两天状告楚家村八十三口人的壮举在这县里谁人不知,谁人不晓啊,那楚家村这些年可祸害了不少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