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是,老臣等定尽全力而为。」
王太医从宋鸿信这里得到满意的答覆,终于有了笑容,他还说:「眼下林太医与吴太医正在看护王老爷,我等有意让王家父子同住在一个院子,以好更便于照顾。」
「这事看你们的。」宋鸿信摆摆手,刚要让王太医退下去,他忽而又想起一桩事来,「且慢,昨日何家的那个孩童,他……」
王太医长嘆一口,「已是断了气,老臣命人将他安葬在西街的一处土地。」
何家最后的孩子死后不能葬入何家祖坟,但凡染了鼠疫的人,离世之后都被葬在了西街。
这也是为防鼠疫继续扩散。
宋鸿信不忘敲打王太医,「来永阳城已是半个多月,王院正真得多上心,城外有无数百姓等着城中的好消息,孤这手里亦是堆着不少京城送来的书信,问的最多的还是鼠疫,你应知道朝廷对此事备受关切。」
一面城外数人期盼太医院能有治鼠疫的法子,一面朝廷又催的紧。
宋鸿信只能将压力源源不断地放置到太医院身上。
王太医领命,「是,殿下。」
……
杜明昭从西街回到衙门的第二日,没再去西街。柳氏做着绣活,待见到杜明昭的那一刻,稍感疑惑,不过她很快就释放,没有多问。
官府里的麻布几乎要用完,柳氏与众绣娘无可用的布料,杜明昭只能再度拜託应庚进城寻找。先走访首饰铺子,若铺子无人,那便只能上各家敲门询问。
应庚亦是为此忙前忙后地奔波,永阳城里开设的首饰铺子仅有两家,而另一家早就关业大吉,应庚在外敲了许久的门都无人应答。
后来无法,应庚只能到各街敲门问。
就这么一家家问过去,三日之中,应庚又抱回十匹麻布。
杜明昭便就窝在衙门,监工绣娘们缝制口罩,她两袖空空,无事一身轻。
这日,应庚来找杜明昭,并稍来一封书信。
杜明昭一见信纸印着的「家书」,眼圈莫名就有些发红,柳氏看出杜明昭意动,很是体谅她的说道:「杜姑娘到外室休息会儿吧,里屋有我看着呢。」
柳氏这是为杜明昭留一份面子,以免她在外人面前难堪。
杜明昭应了声好,走出里屋拆信读着。
写信之人毫无疑问是杜黎,早在杜明昭抵达永阳城时,杜黎与何氏便担忧起她的安危。两人在京城虽不便离开,但稍请人打听一二,都能知晓近来闹得很大的鼠疫之事。
两人再一听说杜明昭是为治理鼠疫而去,那是更提心弔胆起来。
杜黎在信中说:「我与你娘十分担心你的近况,昭昭,不若你能否治好鼠疫,爹娘只想你平安无事的归来。」
杜明昭端坐于木桌边,手里捧着杜黎的信,心口如有沉甸甸的大石块积压着。
杜黎还问了宋杞和近来怎么样,叮嘱杜明昭留心多照看于他。
在最后杜黎提到如今薛径已是入了京城。
杜明昭惊讶问应庚:「我师父已到京城了?」
「咱们离京之时,薛老的信还未到,兴许是那个时候错过了。」应庚如此想。
杜明昭飞快将信看完,她压抑不住隐隐激动的心,说道:「师父他也要来永阳城,爹娘写信的时候他已出发,不知道这几日何时会到。」
与杜明昭的喜悦相比,应庚却是蹙眉深思,「那薛老要入城的话,恐怕会费点力了,可要先请示太子殿下?」
「嗯,要的。」
杜明昭收起信件,她起身便要出院去寻宋鸿信。
恰好这个时候,宋杞和折回衙门走来杜明昭所在的院子,两人在院门口撞了个正着。
宋杞和看杜明昭手里有信,笑问:「是家书?」
杜明昭应他:「嗯,爹娘写来的。」
「京城怎么样?」宋杞和有耳闻杜黎在薛径的引荐之下,成功得石大人的亲自教导,离会试还有三四个月,准备应来得及,他继而说:「杜叔在京城备考,有婶子陪着你不必太担心。」
「不是我爹娘。」杜明昭提到薛径的名字,「是师父他老人家要来永阳城。」
宋杞和闻言蹙眉,「薛径要来?」
杜明昭望到他神色幽暗,心中一个咯噔,直觉不妙,便问:「祈之,莫非永阳城真不允任何人再入内了?」
「倒也不是。」宋杞和桃花眼轻轻掀开,望向杜明昭明媚的脸,他笑了一下,「只是你也知道城里城外近日都闹得很大,太子那处不太好松口。」
杜明昭呵笑道:「不知道到底是因为谁啊。」
能出这档子事,全怪太医院的人不情愿杜明昭入西街插手医治,以至于鼠疫隐患拖至今日,仍旧没有解决。
这一日不可解决,宋鸿信的心一日放不下来。
城里关在家中的众位百姓苦不堪言,而城外那些苦苦等候消息的百姓更是按耐不住想破门而入。
双重的打击之下,宋鸿信不好再放人入城。
杜明昭吐出一口浊气,她真是无奈,「若非王院长的阻挠,我这会儿都在西街把脉问诊了。」
「薛老人到哪里了?」
「我不知道。」
杜明昭摇了摇头,将信递给宋杞和看,她还说:「我算着日子,该是明后日会到。」
「那我先和太子一说吧,可别让薛老平白关在城外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