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歌词振聋发聩,让人心颤。

    第64章 弱国无外交

    64

    苏雅将手机对准国旗,红色国旗迎风飘荡,这个画面似乎深深印在了每个古人的心中,直播间回荡着所有人的声音,是一种凝聚力,让人心惊。

    音乐消失,歌声也停下,伴随着无数的欢呼,苏雅看向直播间。

    【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帖子,说在国外的留学生,如果想家了就去中国大使馆门口,只要看一看国旗,就仿佛回家了一样。】

    苏雅仰起头,擦掉眼边的晶莹。

    嬴政捂着胸口,感受着自己的心跳,他在激动,在迷茫,心想,大秦的百姓能有这样的爱国之心吗?

    不,哪怕是之前发生过百姓帮助抓六国遗族的事情,他们也不会有这样的爱国之心,嬴政皱眉,表情似疑惑似了然,就如天幕曾所言,一切都是为了‘利益’罢了。

    如果大秦的百姓能真的在大秦安居乐业,怕是有人想反秦,他们也是不让的。

    刘彻看着那面旗,良久,大汉只传四百年还是太少了,应当让大汉再延续千载,现如今的大汉都能让百姓自称为汉人,他更要努力,让‘汉’字印在所有人的心里,成为抹不去的印记。

    杨坚望着天幕,怔怔不语,一旁的孤独伽罗替他盖上披风,“皇后,你说朕的隋朝也能像后世一样吗?”

    “陛下,当然可以。”

    孤独伽罗握着杨坚的手,眉目含笑地看着他。

    杨坚却仍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,心下惶恐。

    李世民听着天幕中女儿稚嫩的声音磕磕绊绊地唱着后世的国歌,他的心软了一片,后世歌曲虽直白,但震撼人心,字字珠玑,让人浑身都忍不住颤抖。

    试问何时大唐百姓能像后世一样,李世民深觉自己做的还不够,他压下心中的热血,看向其他同样愣住的文武百官,他拿起酒杯,仰头一饮而尽。

    朱元璋和马皇后同样紧握双手,马皇后看着天幕中的女子,她想,自己是否也应做些什么,为了百姓。

    康熙出神许久,他也希望大清能如此啊,如果不是为了这盛景,他又为什么要让汉人剃头、留辫子?

    只是,他闭上眼睛,即便是剃头、留辫子,那些人在心里也不会臣服,难道当真要如天幕所言:爱惜百姓?

    看完升旗,苏雅等人便随着人流离开,十个人都感觉自己没白来。

    李明达又开始唱《秦王破阵乐》,挥舞着小手,笑嘻嘻的。

    苏雅弯着眼睛。

    【今天看完升旗,就他们送上车,这次旅行就结束啦!】

    天幕下的古人,尤其是几位帝王顿时急切起来,“不是说还要抽十个人去吗,怎么说话不算数?”

    很多粉丝都在问,苏雅也看见了。

    【等下次旅行抽人来,可以吗?主要是北京的景点主要的都逛完了,再逛下去也没什么意思,等下次直播吧,好吗?】

    苏雅都这么说了,哪还有不同意的道理。

    只是嬴政等人还是不满,他们可以不去景点,只要让他们在书店里坐着就行,那些景点有什么好看的?

    苏雅对着直播间鞠躬。

    【那就这么说定了,下次一定。】

    苏雅原本定的是看完升旗就送他们离开,可是十个人犹犹豫豫的,长孙皇后轻声说,“可否让我们再逗留一段时间?”

    长孙皇后有些不好意思,她自己其实也是想多在后世待一会,真的感觉不一样。

    看着十个人期盼的眼睛,苏雅勉为其难地同意了,“那就自由活动,等下午的时候我再去酒店接你们?”

    他们来的时候苏雅没想到他们会自己订酒店住下,导致自己没有接成,这次回去可不能马虎,不能她说抽粉丝旅游,还让粉丝花钱,这样不好。

    “好哦!”

    几个小的瞬间眉开眼笑,苏雅走之前,还给他们留了些钱。

    长孙皇后还未开口,扶苏几个就开口说想去看看其他地方,多逛逛,除了李明达和嬴阴嫚都想去,长孙皇后忧心忡忡,怕他们出意外。

    “我肯定听我大哥的话!”朱棣抓着朱标,唐朝皇后一看就是很柔弱的女子,肯定走不远,他才不要和他们女子一起。

    “我也会听表哥的话。”刘据此时全然没了太子的的样子,也扒着霍去病的大腿,表哥去玩,他也要去!

    李承乾也跃跃欲试,“母后,我也想去。”

    胤禛抿唇,虽然没说话,但那个样子也是要去的。

    “那你们多加小心,午时我们在这里等你们。”

    他们走了,长孙皇后还是很担心,嬴阴嫚安慰她,李明达也凑着小脸贴贴,“母后,不要怕,哥哥他们肯定很安全的。”

    *

    午时,长孙皇后带着两人回去,却发现只有朱标一个人站在那,走过去问了才知道,朱棣和刘据两人突然肚子疼,已经被人送去医院了。

    朱标是回来报信的,“苏姐姐也在那边。”

    长孙皇后脸瞬间煞白,她自责起来,早知道就不分开了。

    还好朱标记得医院在哪,很快就带着人来到医院。

    苏雅看着长孙皇后面带自责,她安抚着,“没什么大事,是吃多了冰淇淋导致的。”

    现在天气热,朱棣和刘据一想以后回去肯定吃不到这个了,于是就让大哥/表哥买,吃了一个还不够,还要吃,于是就变成这样了。